中韩文学中出现的土地和生活的协奏曲
中韩文学中出现的土地和生活的协奏曲
  • 金钟会(文学评论家,庆熙大学教授)
  • 승인 2018.09.09 00:00
  • 댓글 0
이 기사를 공유합니다

《土地》、《大地》和《红高粱》中共同叙述的精神

1. 序言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大海”“河江”等所在的 地方外,其余的部分被我们称为“地”。它既如同是一个人出生成长的故乡一样,具有地域的意义;也规定了一个国家统治权所涉及到的领土。将其意义进一步放大来看,它也具有“土地”和“大地”等的概念。“土地”是“地”中作为耕地以及住宅而使用的一种用地,具有为生产而进行耕作、或拥有财产权的意义。"大地"是指大自然辽阔的“地”、或是指风水好的墓穴时所使用的一种词汇。相对来说,是一种抽象、象征性的词汇形式。人无论是谁,都是在这片土地上获得生命,在大地上生活,然后死去。因此,在作为西方文化根源的希腊神话中,在神话开头登场的是大地女神—盖亚。
  古今中外的众多诗人、作家以土地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作品。观察过程的来龙去脉,或许与搜索整个
人类文化史的事情并没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为了纪念韩国代表作家朴景利先生逝世10周年,来到她作品《土地》的扩张舞台,举行学术大会。 从这一点看,这次大会的意义相当深远。韩国的土地学会和中国的吉林大学合作的原因,是想将《土地》和以中国的土地为素材、或为主题的作品一起进行探讨,这就是本文的意图。于是选择了赛珍珠(PearlS.Buck)的《大地》和莫言的《红高粱》等作品。为了总括出三部作品的总体指向,首先要放下政治上的学术接触视角。

2. 朴景利《土地》,以“土地”为基础的恨和 生命的问题
  朴景利的长篇小说《土地》是兼具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大作。它是同时拥有在以往韩国文学的传统中比较少见的"文•史•哲"三要素的语言之家。《土地》的巨大分量并不是问题。它可以说是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的集大成,其外形和内心都充满了执着的作家精神,和体现这种精神的故事化的力量,这才是问题所在。从这点上来看,《土地》是韩国人的思想和文学留下来的大树。作者在1955年战后的文学时代起步,并作为文人生活了50年。她是通过作品达到卓越高峰的作家,因此韩国文学对朴景利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以小说的谈论形式,通过自身心酸和戏剧性的体验,在世上留下了可以成为榜样的希望之树。
  为了扩大时代生活的故事情节,《土地》的空间舞台将故事的展开扩大到了国外。这篇小说首先从(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岳阳面)平沙里的比较寂静的空间展开,随后将故事的舞台转换到了北满洲间岛,并进入了剧变的时代。1、2部的主要人物是农民,从题目以及“土地”的层面刻画了作为农民小说的面貌。 其中潜藏着对农业和农民的根本认识。但最重要的是该作家的世界观,它贯穿了整部作品叙事特性和主题。作者通过这部小说深入探究作为生活根源的土地,和与其相关人类的价值、土地的产物和人类的关系。这篇作品的基础是基于土地基础的恨和生命的问题。

3. 赛珍珠的《土地》,混乱时期站在大地之上 的民众的生活
  赛珍珠是美国小说家,也是社会•人权运动家、亚洲地区研究专家。尤其是通过以中日韩等东北亚 国家为背景的作品,向西方国家介绍了东方人的精 神。不仅如此,她还访问了亚洲各国,开展了旨在 保护妇女和儿童人权的慈善事业。她的长篇小说 《大地》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以混 乱时期的近代中国为背景,描写了贫农王龙一家三 代的人生。这部小说被评价为"超越种族界限,将 人类相互融为一体"的作品。作为美国女作家,她 是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之一,但在美 国却没有获得很大的认可。
  《大地》通过贫穷的农民王龙逐渐积累财富的过 程,描述了近代中国的剧变期。故事的焦点与其说 是王龙,不如说是阿兰来得更准确一些。阿兰生孩 子、负责家庭的工作、不惜承担沉重的体力劳动,展现了一般百姓顽强的生命力。但实际上她从丈夫那里并没有得到作为“人”的待遇。这家人发现了富豪们藏起来的宝物,成为拥有"大地"的地主,但其实都是阿兰的功劳。但阿兰依然得到的是像家畜一样的对待。这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站在大地上的群众生活类型和一个坎坷的女人的一生,深刻地刻画了土地和生活的存在形式。

4.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克服历史巨浪的百姓的生命力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的首部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描写反抗日本压迫和封建 制度的中国民众的作品。 这部小说是包括被评委19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内的,共5部作品的系列小说。小说中的时间段是从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初期,以山东省高密地区为背景,讲述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行径的“平民英雄”们的生活、爱情,以及死亡。作者的深入钻研、详细的叙述,比起历史事件,更像是踩着 贫瘠的土地上站起来的"人类"的样子。
  虽然在小说本身也是如此,但在将其制成电影的 张艺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其背景的风光也是庄 严的"红高粱"。这象征着中国百姓的生活场所、原 始的生命根源—“土地”。如果没有土地的包容和养 育,人类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尤其是对那些一无 所有、学习的机会更少的基层民众来说,就更不用 说了。 这部小说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表现出了 “英雄”、“小人”的多面性。也许作者比起塑造人物 的多重性格,更想讲述当时时代的状况,和引领像 他人生一样曲折的人。比起如何活着,如何生存下 去才是更沉重的命题。在时代史的形象中,这个命 题似乎潜伏在其中。

  5. 结语
  到目前为止,三部作品都是把中国设定为小说的舞台,或者是描写了中国民众的生活。同时把土地、大地、田等“地”作为故事背景,具有反映那时百姓们的原始生命力的方向性。 《土地》的绝大多数叙述舞台在中国大陆,而《大地》和《红高粱家族》分别是美国作家和中国作家的作品,但作品的舞台全部都设在中国大陆。这些作品与底层阶级民众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女性的艰苦生活相比较而展开。通过这样的方式讲述了“女性”和“地”共同具有的珍贵价值,它是支撑人类的生活、具有悠久历史过程的力量的源泉。
  《土地》的瑞熙、《大地》的阿兰,以及《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人物们用各自的声音,为各自时代的“女人的一生”代言。在莫泊桑的《女人的一生》、夏洛蒂•布朗特的《简•爱》、托马斯•哈代的《苔丝》等一系列的女性相关的名作中,没有理由不加上上面三部作品。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认知的超越,也有可能成为重新审视我们一生中面对的“他者”问题的契机。如果按照这种视角的方向和范畴,这些小说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生活根据地—土地的理解。对土地及其产物、人类和物产的洞察,在艰难又沉重的环境中,会不会成为感知到留在潘多拉的盒子底部的“希望”所在的一种潜力呢。

金钟会(文学评论家,庆熙大学教授)

 

 

* 《쿨투라》 2018년 9월호(통권 51호) *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댓글 0
댓글쓰기
계정을 선택하시면 로그인·계정인증을 통해
댓글을 남기실 수 있습니다.